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和常規油氣資源的日益枯竭,如何提高油田采收率成為石油工業面臨的重要課題。注液增能技術作為一種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,通過向油藏注入特定液體,改變油藏流體性質及滲流特征,從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術。常見的注液增能技術包括聚合物驅、表面活性劑驅、堿驅、納米流體驅等。這些技術通過增加注入液體的粘度、降低油水界面張力、改變巖石潤濕性等機制,提高驅油效率。
然而,注液增能技術的應用面臨諸多挑戰:
1)液體運移規律不明確:注入液體在地層中的運移規律復雜,受多種因素影響,如地層非均質性、注入速度、液體性質等。
2)流體相互作用機制復雜:注入液體與原油、地層水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尚不明確,影響驅油效果。
3)實驗手段有限:傳統巖心實驗和數值模擬方法難以實時、直觀地反映注液增能過程中流體運移及相互作用機制。
低場核磁共振技術在注液增能中的應用:
低場核磁共振技術能夠實時監測注液增能過程中巖心內流體的分布、運移及相互作用,為研究注液增能機理、優化注液參數提供重要依據。以下是LF-NMR技術在注液增能中的具體應用:
LF-NMR技術能夠實時監測注入液體在巖心中的運移過程,識別液體前緣位置,并定量分析不同注入階段巖心內原油、水及注入液體的分布變化。例如,在聚合物驅油實驗中,LF-NMR技術可以清晰顯示聚合物溶液在巖心中的推進過程,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聚合物溶液的波及范圍和驅油效率。
LF-NMR技術通過檢測流體的弛豫時間,能夠反映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。例如,在表面活性劑驅油實驗中,LF-NMR技術可以監測表面活性劑與原油之間的界面張力變化,揭示表面活性劑降低油水界面張力的機制。
LF-NMR技術能夠識別巖心的非均質性,反映不同孔隙結構中流體的分布和運移規律。例如,在低滲透油藏中,LF-NMR技術可以識別高滲透通道和低滲透區域,幫助優化注入液體的分配。
基于LF-NMR實驗結果,研究人員可以優化注液參數,如注入速度、注入濃度、注入量等,從而提高注液增能效果。例如,在聚合物驅油實驗中,LF-NMR技術可以幫助確定最佳聚合物濃度和注入速度,以提高驅油效率。
水驅巖心T2弛豫譜
驅替體積與含油飽和度采收率的關系曲線
根據T2弛豫譜可知孔隙基本呈現單峰結構,證明該巖心較為均質;
經過持續補液增能,巖心含油飽和度由52.9%降到10.6%,降幅42.3%;水驅最終采收率為80.0%;
經過一次提速增能:0.8ml/min到2.8ml/min,提速點附近采收率提升效果明顯,推測是提速增加毛管數的影響;
經過二次提速增能:2.8ml/min到4.2ml/min, 仍有一定效果,曲線較為平緩,含油飽和度變化較小。
如您對以上應用感興趣,歡迎咨詢:18516712219
電話:400-060-3233
售后:400-060-3233
返回頂部